桃花與柳生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,植根民間。柳生為一方百姓安寧,挺身而出,力斗邪惡;桃花克難追尋,感動天地,逢兇化吉。在堰塞的洪水險阻中,漂來古木為渡,在驚濤駭浪中,讓桃花度過艱險。人們為紀念桃花,在她橫渡洪水的湖面架起浮橋,稱為“桃花渡”。
堰塞的洪水阻止桃花插翅難飛,在生與死的瞬間,她呼天喚地,責問無情的洪水,凄泣地呼喚柳生。悲切之聲山鳴谷應,蛟魔讓路,流石崩裂,山洪消退,敞開了甕谷的瓶頸。人們在山洪崩裂的地方,建起一座《問水橋》,意在桃花情動撼天地,青山著意化為橋。
芳蹊密影成花洞,柳結濃煙花帶重。 桃花入夢覓心郎,憑仗東風好相送。 改自李賀《春懷引》 曲曲折折的小徑兩旁,長滿了繁密茂盛的花樹,花樹的枝葉探過小徑,攀結在一起,形成花棚。遠處重柳成蔭,猶如一帶綠煙籠罩其間,朦朧而迷濛。花已成洞,柳已成行,桃花沉醉在迷人的夢境中,將深深的情義寄托于東風,送到柳生面前,渴望與他相聚相依。
桃花含情尋柳生,在幻覺中與柳生相逢,牽緣相擁,不離不棄,相伴永遠。在這里長出兩棵蒼翠的山柳樹,飽受桃花溪的滋養,并生相依,牽姻合緣,撐起一張偌大的翠蓋,蔭及天下有情人,成為桃花溪一景,亦為世間忠貞愛情的象征。
花谷里桃花仙,桃花美人樹下眠。 花魂釀就桃花酒,君識花香皆有緣。 出自 明代唐寅《桃花庵遇仙記》 桃花與柳生相識相戀的地方。桃花尋柳生至此,回憶起那年今日在此地,二人初次相見、兩相歡喜的場景,又想起與柳生在此煮酒烹茶、吟詩作樂的美好時光,心中千絲萬縷的情意化作一片花海,春風臨度時,花開花落暗香彌漫。
花溪岸邊,一個恬靜的小院,烹茶煮酒,樂在林間。此地為入園后的第一個綜合服務區域,配套茶飲、餐飲、休閑等功能項目。與同行好友在此稍事休息、品茶賞景、侃侃而談、開懷暢飲。
深谷溪澗,打造出一個探險類兒童游樂項目,讓孩子和家長能在這山靈水秀的天然氧吧,感受親子探險的驚險和樂趣。
詩曰:佳木靈物桃李杏,二月春風綻芳華。 幽谷戀情麗人淚,三婧觀溪詠桃花。 桃花溪的故事講述桃花尋柳生至此,夢登仙界,與李花和杏花仙子相遇,傾訴衷腸,凄泣悠然,淚灑溪谷,情感動天,凡俗仙緣成就一段美好姻緣,留給世人真善美的向往。在三仙相聚處,建成“山桃亭,苦李亭,梅杏亭”,形成“三婧觀溪”景觀,讓世人去追尋韻味無窮的山地故事。
《博雅》引《世本》云:“女媧作笙簧。笙,生也,象物貫地而生,以匏為之,其中空而受簧也。” 傳為女媧制樂之地,女媧從不周山腳下最溫暖的溪水邊取來竹子,用繩子或木框把一些發音不同的竹管編排在一起,還在竹管里面加了竹制簧片,笙的單色清涼甜美,高音清脆透明,中音柔和豐滿,音樂聲響徹山谷,故名竹笙臺。春風拂面,桃葉蓁蓁、杏花微雨,柳生與桃花相伴在桃花溪畔撫琴奏笛,蝶舞紛飛,好一對神仙眷侶繾綣爛漫。
詩曰:幽谷秘徑遺仙蹤,月影天窗照美人。 流泉灘頭水中鏡,波光瀅瀅映古今。 相傳桃花尋柳生至此,天窗忽開,一輪月光與明凈的灘水相映生輝,月下美人水中影,照見她的仙凡奇緣和前世今生,留下月映美人的動人詩話,讓游人思緒無盡,異想天開。
天尊月老搭瑤臺,百卉齊放迎桃花。 爭芳斗妍花仙薈,超凡登界舞彩紗。 桃花歷經凡俗磨難,廣種桃園福田,濟世人間恩德,忠貞姻緣愛情,善功圓滿,天恩浩蕩,脫俗超凡,入百花仙子薈萃之列。一段美好佳話,相伴群芳花海景觀留給人間賞心悅目。
詩曰:千年靈龜犯天條,孽性不悔戲桃花。 觸怒王母踏一腳,懲作石棺葬天涯。 一只靈龜在甕水潭修煉數千年,沐天地靈氣,受日月精華,已煉成廣大魔法,可上九天騰云布霧,可入四海興風作浪,然妖性不改,窺見桃花和柳生在溪谷幽會,嫉妒不已,累累與桃花糾纏,擾亂瑤池蟠桃盛宴,觸怒王母劈頭一腳,貶為孽俗之類,永不超度,留給世間石棺仙足的戒印,彰顯天規神律的威嚴。
兒童游樂項目,在溪谷內的開闊地,設置的綜合性服務區域。可給游客提供休息、超市、兒童游樂、餐飲等服務內容。是景區內居中的、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。
天公遺下石棋盤,洞里神仙日月寬。 十九路誰分黑界,幾千年自帶云寒。 出自 清代卓肇昌《仙人對弈》 桃花入百花仙子薈萃之列,恰逢王母與月老對弈,桃花仙子邀王母月老入桃花溪深山會棋,棋盤之間,風云變幻,對弈百日,竟難分勝負,于是留給后人一盤殘局,待后人破解。
詩曰:桃花溪里桃花潭,潭水洗禮桃花仙。 仙泉釀成瓊漿液,瑤池仙會杯中添。 桃花潭,一溪名潭。傳為王母蟠桃盛會遣桃花仙子取天下圣水釀造玉液瓊漿。桃花登仙亦在此潭浴花洗禮,故名桃花潭。可謂:一潭圣潔水,幽幽見桃花。清溪映日月,流泉溢芳華。
詩曰:人世聯姻配鴛鴦,仙界合緣鳳求凰。 前世今生相思鳥,天作之合鳥中王。 鳳巢·凰巢,鳳凰之巢也。桃花柳生美滿姻緣,歸隱斯巢,既成曠世佳話,亦是人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追求。斯地雙巢并列,意為鳳之求凰,呼應相伴,衍生“鸞鳳和鳴”的精美辭典。
高山流水靜聽泉,蕭瑟悠揚桃花仙。 一曲美滿姻緣曲,碧玉飛花作奇觀。 桃花、柳生登臨仙界受封,只聽得此處傳來仙樂聲聲,宛轉悠揚,同高山流水一起共鳴。并有仙官傳旨:桃花柳生,凡緣仙姻,天作之合,王母準恩。一段美麗佳話如泉水放歌,傳誦古今,讓山水勝景生輝。
詩曰:桃花塢里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。 桃花仙人種桃樹,又摘桃花賣酒錢。 云里霧里,山水之巔,故事源頭,天上人間。傳說中桃花歸隱處,柳生種桃的地方。亦為陶淵明筆下那片桃源勝景,人們夢寐追尋的世外桃源,一方靈秀山水,引來八方游人返璞歸真。
在甕水崖頂,深谷之巔,一座玻璃天橋,凌云之上。行走其中,驚心動魄,足下萬丈深淵,讓人寸步難移。環顧四周,山巒云景盡收眼底。
游覽至山頂終點,通過玻璃滑道返回集散地,不用再經歷崎嶇的攀爬道路,也能節省體能,讓桃花溪之旅身體輕松,心情愉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