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地理
【地形地貌】平利縣地形的主要特點是北部寬,南部窄,像一個不規則的倒三角形。按直線距離測算,南北長86.8千米,東西寬54.2千米,境內總面積2647.79平方千米。山地占78%,耕地占8.8%,水域占13.2%,被稱為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。同時,境內南高北低,東高西低。全縣最高點為南部大巴山主峰化龍山,海拔2917.2米,最低點為北部的西河鎮頭洞子,海拔300米。
境內南部以山地地形為主。群山環抱,連綿不斷。山峰主要有:鳳凰山、神龍臺、光頭山、九龍寨、五臺山、九臺子、化龍山、黑峰包。斷裂帶以北的主要山峰有:平頭山、藥婦山、西岱頂、秋山、巴山、湘子寨、青龍寨、天花尖。此外,境內還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50余座。
境內北部以丘陵地形為主。在灞河、黃洋河等流域散布著數十個串珠式寬闊壩子和山間盆地。小則幾十畝,大則數百畝至千畝以上。其中:長安、太平、洛河、大貴、西河、沖河被稱為平利“六大壩子”,是全縣農業生產的精華之地。
境內山多溝多,洞穴也多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縣大小洞穴共有數百處。洞穴以面積小的居多,一般可容納數十人不等。大洞穴其中有離八仙鎮所在地500米的韓仙洞。據說可穿過幾十千米,到達秋坪白果坪,但至今無人考證。從洞口外看,長寬均在數十米,可容納數百人。洞穴崖石堅固,安全可靠。
境內有山寨數十處,全部在當地的制高點上。1949年以前,有的為當地大地主所把持,用于收藏財寶或居住,有的為地方武裝勢力占踞,有的則為老百姓用于嘹望放哨,燒火放煙,傳遞消息,或為土匪來后躲藏之處。全縣著名的山寨有:八仙寨、天星寨、中梁寨、白虎寨、朝陽寨、石梁寨、雙龍寨、藥王寨、五福寨等。
【氣候】平利縣位處巴山北麓,屬亞熱帶氣候帶,華中氣候區,四季氣候分明,是其主要特征。
春季 冷暖空氣活動頻繁,降水較少,占年均水量的20%左右。日照總時數多于秋季。
夏季 天氣炎熱,但酷暑期不長,35℃以上的高溫平均每年15天。高溫高濕,多局地雷雨形成,有時可造成災害。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36.3%。暴雨每年約兩次,冰雹多發生在山區。
秋季 入秋氣溫明顯下降,處暑以前,每候(5天)降溫不到1℃,處暑以后,每候降溫2℃左右。9月,是全年第二個降水高峰月,占年降水量的23%,也是每年降水量變化最大的月份,時常造成山地滑坡。10月份降水量只有9月份的一半左右,連陰雨較多,表現低溫陰晦。
冬季 地面受極地冷高壓控制,高空處在東亞大槽之后,上下盛行一致的西北氣流,雨雪稀少,晴冷干燥,冷空氣活動周期約為10天。“冷在三九”,積雪最長連續3天,凍土夜凍日消,最大深度6厘米,但高山陰坡積雪可持續3個月,凍土約30厘米。
請先 登錄后發表評論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