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利桃花溪記
平利桃花溪記
過景區驗票口,即一泓碧潭,乃筑壩攔水而成。溪水漫壩溢下,聲如風吹密林。一徑竹排漂浮水上,曲折勾連,通對岸。往來游客非經此不能行也。涉足排上,潭水似要沒腳,又念遠來之客而揖禮讓行。舉步之間,排隨人左右搖晃,心隨排上下蹦跳。膽小者不敢逾,卻又難舍山中美景,兼同行慫恿誘惑,一番猶豫掙扎后,壯十二分膽隨前后保護者邁步,時驚叫停滯,終有驚無險。待抵達對岸,或歡呼雀躍,或癱軟坐地。此桃花溪獨特之一。
緣溪而上,凡跨越溪水,皆數根原木為橋,粗麻繩綁就。與山水、草木、泥土渾然一體,質樸而靈巧。沿途山路,極少段復合材料棧道外,盡原始風貌,或泥埂,或砂礫,或裸巖,元氣靈氣氤氳鼓蕩,益人氣血魂魄。所遇巨石低樹,并不避過,偏要從樹下石下經過,讓人不時彎腰低頭,惹人遐思也。此桃花溪獨特之二。
行四五里,溪水轟鳴震耳,水汽愈濃,乃至甕水潭。潭闊十余丈,形似一甕,土人據以取名也。三面皆斷崖,數丈瀑布迎面跌落潭中,濺起銀珠無數,潭水清冽,深不可測。貼右側石壁,左手攥鐵鏈,右手撐巖石,足蹬濕滑而僅容半腳的磋礪石窩,半爬著攀上瀑頂,回首望去,石間玉龍,奔騰矯健,無所羈絆。此桃花溪獨特之三。
山中景色,與巴山叢中無二致,無非草木蔥蘢,鳥聲空靈也。所謂桃花溪,并無多桃花,始緣于山上曾有一桃花大隊(行政村),當地文人遂依此命名。想來原桃花大隊亦不乏桃花也。桃花映溪流,幽谷出美人,皆人間美景美事,可堪比肩媲美。若思落花流水,則注禪意。有意無情之間,其實只差一個緣字,竟生出許多遺憾與嘆息。今人寄情山水,尋清趣,忘紅塵,潛滋暗長中無出入世之況味乎?只不過那出和入里,有人覺到,有人無覺。
歲在丁酉暮春,又逢江南梅雨,雖少明冶,卻添清幽,此亦踏游之佳時也。澗中杜鵑明艷,動人心魄。沿溪多生蕨草,或伴生苔老樹,或密密鋪陳山腳,青綠柔曼之態,猶可一記。同游者平利文聯建春主席、同道王莉、李莉、王韜并漢中文友忠海、何瑩、桂生、張明四人。
請先 登錄后發表評論 ~